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2022年中国调味品行业趋势:健康理念成消费升级

来源:中国调味品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1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调味品产业的分销模式目前主要以线下渠道为主,但在疫情常态化下的背景下,互联网经济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,线上渠道凭借着精准抵达目标客户与有效运用资源的特点,调味品的渗

调味品产业的分销模式目前主要以线下渠道为主,但在疫情常态化下的背景下,互联网经济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,线上渠道凭借着精准抵达目标客户与有效运用资源的特点,调味品的渗透率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。特别是在预制菜的行业风口下,调味品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商机。

艾媒咨询发布《2022-2023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商业洞察及发展潜力研究报告》数据显示,近八成消费者表示在购买调味品时关注生产日期新鲜度因素,近七成消费者看重调味品产品的品牌知名度。除此之外,随着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积极关注使用调味品产品的健康程度,例如,消费者在购买调味品时关注生产日期、配方与产地。

单味调味品——酱油

中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及占比

  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,消费者在选购调味品时最关注产品质量、品牌形象和产品健康情况。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经营底线。企业一旦遭遇食品安全问题或事故,将直接影响公司营收和可持续发展。

  单味调味品——食盐

发展趋势四:健康理念成消费升级新需求

单味调味品——酱油

  中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及占比

  近年来,复合调味品行业发展迅猛,2021年市场规模达1588亿元,预计2022年的市场规模为1786亿元。复合调味品具有便捷化、口味稳定等特点,近年来随着国内的消费升级,复合调味品发展速度快于整体市场。B端餐饮连锁化趋势对复合调味品需求、C端家庭人口数量缩小带来的“核心家庭化”等原因,导致了“做饭不经济”现象。此外,越来越多九零后、零零后作为“烹饪小白”对复合调味品的需求较大,这些都为巨大市场增量作出贡献。复合调味品行业是一片蓝海,市场发展前景广阔。

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,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,消费者已经在性价比之外,关注到调味品的产品安全、企业品牌等因素。并且,基本随着现代生活大众越趋注重饮食健康理念,消费者的饮食需求一方面向着低盐、低油、低糖的方向发展,另一方面也向辣味、酸味等复合味道演进。调味品企业正在积极适应消费者的新需求,布局具有健康理念的调味品,挖掘增长新赛道。

  酱油是以大豆或脱脂大豆、小麦/小麦粉或麦麸为主要原料,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、香、味的液体调味品。酱油产业是中国调味品行业的第一大产业,生产与销售量和企业规模均居调味品行业首位,并且酱油属于大众消费品,消费需求存在无限性,行业发展潜力较大。受疫情影响,2020年全国酱油总产量从2019年的1011.9万吨下降至700.7万吨,2021年酱油总产量有所上升,未来酱油产业整体呈现平稳发展的趋势。

单味调味品——食盐

  盐业是中国重要的基础性行业,食盐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。食盐主要分两大类:一是消费者直接食用的小包装品种,如精制食用盐等;二是食品加工用盐,一般为25KG以上大包装,作为酱油、醋等调味品加工原料及配料。数据显示,2014年我国食盐产量为1011.4万吨,2019年上升到1212.5万吨。受疫情影响,2020年食盐产量下降0.75%,为1203.4万吨,增量虽然有所下降,但是食盐业逐渐出现精细化发展,高端配方食盐产品比重越来越大,市场仍然有较大增长空间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调味品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twp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11/1178.html



上一篇:调味品企业上半年业绩或出现分化
下一篇:平安证券:关注基本面较好、拥有定价权的调味

中国调味品投稿 | 中国调味品编辑部| 中国调味品版面费 | 中国调味品论文发表 | 中国调味品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调味品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